权威发布丨2019年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件大事
1月7日下午,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京召开2020(第十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立发布了“2019年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件大事”。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立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弯道超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强化,互联网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为互联网领域中的一员,中国互联网协会顺应时代发展,担负时代使命,总结归纳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态势,发布2019年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件大事。
《2019年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件大事》:
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指明方向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智能+”首次出现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赋能传统行业新动力
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智能+”重要战略: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从“互联网+”升级为“智能+”,是中国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又一次升级迭代,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全新赋能。
7月,为全面衡量“智能+”社会的发展情况,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对全国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智能化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10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围绕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智能基础设施等要素,分析了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态势、行业热点和重大进展。
三、《密码法》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互联网法治化建设步伐加快
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密码法》,标志着密码将成为保障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技术和位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地位,让信息和网络安全有法可依。
“历经五年、四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以及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领域的“宪章”,《电子商务法》为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框架。
10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部门规章,该规定填补了互联网时代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空白。
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明确指出,转发违法信息链接或担刑责,解释非法泄露买卖公民信息或担刑责引发关注,说明国家治理网络违法犯罪已进入“深水区”。
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促进市场主体迸发新活力
10月23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重点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并通过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提出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规范化、标准化编制办事指南,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等。承认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同时也给企业和百姓办事带来诸多便利。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借助“互联网+”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优质社会服务资源下沉、扩大辐射覆盖范围,助力“互联网+社会服务”驶入发展快车道。
4月,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开通,面向社会征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问题线索或意见建议。平台有效整合了督查力量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督查线索网上实时收集、云端智能分析、线上分类处理、线下督查整改,形成统筹、规范、便捷、高效的常态化督查新格局。
五、互联网百强企业营收突破2.7万亿,数字经济发展再攀新高
8月14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互联网百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高达2.75万亿元,比2018年互联网百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万亿元,占我国数字经济的比重达8.8%,对数字经济的贡献率达14%,带动数字经济增长近2个百分点。互联网百强企业成为带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019年互联网百强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1538.7亿元,同比增长45.1%,平均研发强度突破10%,比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高出近8个百分点,有40家企业研发强度在10%以上。互联网企业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可控技术之路。
六、5G开启商用新征程,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大提速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新时代,工业互联网是5G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二者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产业界探索的重要方向。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并向通信运营商发放了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截至5月底,我国企业声明5G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比超过30%,居全球首位。11月1日,三大运营商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截至12月23日,全国建成5G基站12.6万个。5G被公认为是能够带来行业变革的技术,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五大特点,无论是在手机、物联网、AR、VR等领域都将带来全新的机遇。
2019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顺利推进。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3月,“工业互联网”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3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印发《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该指南提出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建设思路和目标等内容,重点推进支撑行业应用标准化工作,基本建成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基础电信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强强联合,在多个行业加快布局,已形成20余种融合应用类型,重点聚焦工业制造、能源电网、智慧港口等领域。制造企业积极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开展工厂内网改造,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建设高品质标杆网络;已建成并运行5个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已达11亿个;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50家,重点平台的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突破65万台、平均注册用户数50万户、平均工业APP数1950个;国家、省和企业三级联动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已与12个省进行对接,覆盖企业9.1万家,监测工业互联网平台135个。
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从技术产业、创新应用、资源供给等方面提出细化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落地实施。我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应用已逐渐由巡检、监控等外围环节向生产控制、质量检测等生产内部环节延伸。随着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入,已初步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为引领,鲁豫一带、川渝一带、湘鄂一带积极推进的“两区三带多点” 集群化发展格局。
七、区块链技术明确战略地位,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
2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旨在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规范和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健康发展,规避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风险,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已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并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八、版权保护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网络知识产权管理不断强化
4月,图片版权争议事件引发社会公众热议,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对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研究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电商平台保护管理标准。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网络知识产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将进一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也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九、科技伦理规范化治理深入推进,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业界共识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方案》表明,科技伦理建设进入最高决策层视野,成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规范化治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学术机构、高校以及各类专业委员会纷纷开展人工智能等各类科技伦理前瞻性研究,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等多项治理原则。
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已成为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实现就业稳定、民生改善、文化繁荣和生态良好,离不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加强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提高互联网行业对社会责任的整体认知水平与实践意愿,促进中国互联网行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时代命题,更是数字社会的共同目标。
十、网络综合治理迈向纵深发展,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形成良好生态格局
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网络生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启动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通报或下架了多个违规APP,有力维护了用户权益。11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了参考,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和网民社会监督提供了指引。1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第一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
5月13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系列标准正式发布,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此系列标准的发布,对加强我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